心情:开心 | 日期:2011-11-04 星期五 | 天气:![]() | 地点:北京 |
第五章 彩绸舞动着油茶的雄姿
不知为什么,当我在中国南方14个省市的一些油茶主产区走访时,看到那些善良的百姓对国家林业局扎实抓油茶产业所投来的一束束感激的目光,我的眼里就会涌出难以言语的激动泪花。
感受和领略了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湖北,四川……这些油茶主产区的不同风采,或许你对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清新的认识。中国油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几个比较关键的不同发展阶段,那么让我们再次打开那部久违了的油茶历史长卷,了解和掌握中国油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中国就开始栽种油茶,那时的油茶树相对较少,因资源和产量少而弥加珍贵,只能供皇帝和贵族享用,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求,只有上山采摘野茶果的份,绝对吃不到美好的野茶油。
大致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茶,茶油作为贡品进献皇帝。由于皇帝钟爱,便命令臣民广泛种植油茶,因此在江南一些城镇和街市,出现了茶油交易市场和名号繁多的油茶商铺,可算是红盛一时。
解放后,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为突出粮食生产,拓展耕地规模,油茶被确定为积极发展的主要副产业,所有南方一些适宜油茶树生长的县和乡村,广为种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从1958年国务院命名的一批“油茶之乡”可以看出,中国油茶产业在那个时期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到了六十年代,中国油茶基本上到了基地的完善和建设阶段。在这个时期,油茶逐渐被有关方面所重视,并且开始以技术为先导,突出油茶基地建设中的各项投入。
到了七十年代,中国油茶步入了一个经营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油茶注重产出效益,油茶产品的生产和开发逐步走向市场。就拿湖北省麻城县油茶示范基地来说,当时在麻城的凤播山上,有省市县三级油茶技术人员和专家驻点指导油茶的种植和管理,并且探索和整理出一系列油茶生产技术知识,编著了《油茶——土特产生产技术丛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和应用,这恐怕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油茶生产技术推广方面最具权威的专业著作。
到了八十年代,应该是中国油茶技术改造和油茶基地扩建阶段。国家开始对油茶实施“双低”改造,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油茶产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到了九十年代至本世纪末,中国油茶逐步走向市场,经营管理逐步成熟,以市场经营为手段,全方位推进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但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发生了一些令人深感遗憾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中国油茶林面积有些萎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大面积砍伐油茶林来发展其它经济林木的现象,人们对油茶的认识产生了一些误解,关键是油茶产量很不理想,经济利用价值不大,并且缺少政策上的相关扶持,因此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相对来说,中国油茶产业发展走向一种低谷阶段。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油茶产业步入鼎盛创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在以贾治邦同志为局长的领导集体,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站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上书了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五点意见和建议,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从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同时,中国林业科技专家们研究和培育出一大批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以及整装推出了一系列油茶良种繁育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以来,国家林业局举油茶产业发展大旗,连续四年分别在湖南、江西和广东省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有针对性地具体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对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14个油茶主产省区掀起了新一轮种植油茶的高潮。2009年,作为单一树种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发布,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油茶几起几落、曲曲折折的艰难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大好形势的来之不易,也欣喜地感受到自2008年以来,中国油茶产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发展态势,处处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喜人场面和动人场景,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激动,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时,一年一度种植油茶的欢乐场景再次在祖国14个省(市)642个县的油茶主产区拉开了序幕。现在,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和欣赏那一处处一片片的高产油茶林;观赏那一块块一坎坎星罗棋布般的优质高产油茶苗木培育基地的壮丽美景。
我们看到,在湖南省浏阳市的育苗基地里,有700万株油茶种苗就要启程,前往最能适合她们生长的荒山荒坡上“安家落户”,再过10年,你或许会想到并有可能亲自观赏到,那700万株油茶在她“安家落户”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有的正绽放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而更多的正在“抱子怀胎”,并以那满山灿烂的花朵,缀满枝头饱满的油茶果,接受人们的观赏,回报人们的付出。
在江西中国林科院分宜育苗基地,即将有800万株健壮的油茶苗木落户山岭。还有安徽省的三支公司徽州育苗基地也有700万株;湖南省油茶集育基地育苗400万株,赣州市林科所育苗基地300万株……以及其它省区基地所培育的许许多多油茶良种壮苗,也即将奔走各地,以满足各地油茶产业发展对她们的渴求。
在那一片片整理得十分平坦、规整的苗床上,一株株幼小而油绿的油茶幼苗,像刚刚从母亲体内分娩出来的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婴儿,正甜甜地在祖国南方那片温暖的田地里、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静静地沉睡着。春天来了,沉睡已久的婴儿慢慢苏醒,如父母般慈祥的中国林业人,堆着满脸喜悦般的微笑,用结满老茧的双手,把它们一个个从肥沃而湿润的苗床中轻轻地抱起来,像送自己孩子上学一样,将生长得十分茁壮的苗木送到似学校一样的已整地多时、上足了农家肥的造林地上,让她们经受更多阳光和雨露的普照,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在属于她们的那块土壤里生根、成长、开花,结果,为人类贡献出清亮的茶油。
这一切,我们可爱的中国林业人是多么的不厌其烦。
这一切,我们可敬的中国林业人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油茶种苗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可亲可爱的林业人和普通百姓,他们像孩子们的监护人一样,夜以继日地守候在荒山荒坡这些“孩子”们的身旁。天旱了,他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各种各样可以盛水的工具,把一担担一盆盆一碗碗水,爬坡翻沟地送到油茶苗刚刚“安家落户”的地方。有的人因劳累过度,晕倒在洒满汗水的红壤土路上,可醒来以后,他们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仍然继续着他们这种神圣使命。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不这样精心去管护这些幼嫩的油茶苗,不仅会影响到似孩子一样的油茶苗健康生长,甚至还会导致夭折。有时候油茶苗刚刚栽上没几天,或因水土不服,或因环境的一时改变,突然生病了,他们心疼得跪在油茶苗跟前,一棵一棵地挨着去看,看它们病得是不是很严重,需要给吃什么药……
对于这些油茶树,他们没少操心,总是如此辛劳地看护着,不停地锄草、施肥、灭虫……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而枯燥的劳动,不就是为了换来一架架绿色的山和一片片迎风招展的油茶林吗?
在四川的荣县,陕西的南郑,安徽的舒城,河南的光山,广东的兴宁……凡是有油茶种植的地方,他们一样倾其全力,想方设法把这一正在蓬勃发展起来的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富一方百姓,造福子孙后代……
当然,四川和陕西等省在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上同湖南和江西这些省份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也有精彩的地方。
当我站在四川省荣县的乌龟山上,展眼望去,是一山连着一山郁郁葱葱的老油茶林。特别是那似乌龟一样山上土木结构房子的四周,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油茶树,像一位位身着橄榄绿的勇士,坚守着这片土地的详和和宁静。整个山峁上,你已经看不到一点黄土和碎石的踪影了,全让茶树和油茶树给笼罩着,绿海荡波一般。
在乌龟山的拐弯处,已经六十多岁的李林森正在他家的一块茶叶地里采摘茶叶,我走到他跟前问他,你家有油茶树吗?
有呀。李林森一边采茶一边朝身后指了指说,那些油茶树都是我家的,整整有半架山,把山遮得什么也看不见,在油茶开花时,可壮观了,像花的海洋一样。
随我在乌龟山上看油茶的荣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侯学勇告诉我,荣县的茶叶在全国享有盛名,台湾有家企业在荣县办了茶叶厂,厂子规模很大,茶叶原料供不应求,现在正是春茶采摘最好时节,县里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宜种茶叶的地方种茶叶,适宜生长油茶树的地方种油茶。
我说这不矛盾,就应该这样,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他说不是这样,不知怎么回事,突然间老百姓对种茶叶比种油茶的积极性高,我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推广种植油茶有一定的难度。
为什么?我问侯学勇。
侯学勇同志说,茶叶一般三四年就可见成效,而油茶树盛产期要7到8年时间,况且这几年气候变化多端,茶叶市场十分看好,现在一斤湿茶叶可以卖到五六十元好价钱,一个农民一天就会有二三百元的经济收入……
我说镰刀斧头都是铁,只要农民能致富,发展哪样都是发展。我们应该了解和理解农民这种现实心情,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客观规律发展,而不应该也无权指责老百姓的目光如何短浅,他们需要吃饭需要开支,钱从哪里来?农民靠的就是土地,靠的就是他们那双勤劳的手在土地上搞一点微薄的收入。从荣县的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决策者们应该有所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权衡利弊,把不利变有利,把不积极变为积极,这是工作的技巧问题。就像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讲的那样,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油茶产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真正好处,这样他们才会权衡利弊,才会从心里上接受种油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伟业。
同时我还要说,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主动权。这是一个铁的事实,谁都无法改变这样的市场发展规律。
而事实上,荣县的油茶产业也曾出现过鼎盛时期,油茶面积达到10万余亩,并且选育出了油茶优良品种——大红袍油茶,表现得相当不错,单株年产茶果达
在紧邻四川的陕西汉中和安康,虽然也有油茶林零星分布,但面积都不是很大,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规模,而有一点我们应该看到,地处秦巴山地的汉中,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是一幅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画卷,是一串律动舒缓,雅俗共赏的音符,是一首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相辉映的交响曲。因此在汉中这块美丽的地方发展油茶,有着很好的自然优势。只是过去没有人去重视,也没人感受到发展油茶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借国家发展油茶产业的强劲东风,转变观念,强化措施,开高纬度、高海拔同样可以种油茶的先河。
汉中市林业局长程道全告诉我,在发展油茶产业方面,汉中虽然在全国来看有些落后,可汉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2008年开始,汉中市加大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力度,特别是油茶主产区的南郑县和勉县,尽管起步晚,但起点高,并且成功引进香港盛泰嘉业国际投资公司、福建泰嘉业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汉中从事油茶生产,用股份制的形式,计划投资近8亿元,在南郑县的青树镇、勉县金泉镇流转租赁荒山荒地,通过“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创出自己的茶油品牌,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年产值可达25亿元……
那天,我专门约见了从香港到汉中来投资中国油茶产业的总经理林智康同志,我问他,你是香港老板,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地到汉中来种油茶呢?
林智康同志有些开玩笑地对我说,你以为我舍近求远来这地方种的是油茶?我种的可是钱呀。
我听得有些糊涂,只好微笑着看他。
林智康同志说,我逐步把近八亿钱“种”在汉中的那些荒山荒坡上,你想想将来这荒山荒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
八亿?乖乖,你舍得?
嘿嘿,将来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要从香港跑到汉中的南郑和勉县这些山上“种钱”的目的,这些荒山荒坡上很适合“钱”生长,现在这地方还没有那么多的人愿意种油茶,可我抢先一步种了,要将近八亿钱逐步“种”在汉中的山上,再过10年你来看看,我种那些“钱”长满了汉中的一山又一坡,长满了汉中的一垅又一垅,长满了汉中所有的沟壑山谷,你随便抱住一棵油茶树摇一摇,钱就哗啦啦地从油茶树上掉下来了,到时候我收的不仅仅是八亿、八十亿,很有可能是八百亿,八千亿呢……你说我还会后悔吗?哈哈……这就叫眼光远大,有超前意识!
林智康对我说,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盛泰嘉业(陕西)生态资源有限公司要在勉县、南郑、城固、镇巴、西乡、宁强等县种植油茶林示范基地8万亩,带动农民种植油茶林面积达到52万亩,公司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龙头企业牵基地,基地带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的经营和管理体系,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示范、服务的产业链,全部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秦巴特色的“天汉源”油茶系列产品商标,力求成为驰名中外品牌,使汉中的小小油茶成为响彻全国的一个大产业。
作为一个香港商人,林智康同志应该具有这样的超前意识。他舍得在汉中投资油茶产业,是因汉中盆地是陕西的“鱼米之乡”,是地处南水北调中轴线工程水源地源头,在这里种植油茶,可以构筑这里水源地生态屏障,有力支持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荒山绿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更深一层是他看到发展中国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和无限美好的曙光。
是的,中国油茶产区的这些精英们,他们怀揣着对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无限热爱,竭尽全力地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油茶产业而勤劳奋战,变荒原为绿洲,用行动捍卫和发展中国油茶产业这面鲜艳旗帜,用科学技术引领中国油茶产业全面健康地发展,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宏伟蓝图,为此让我们举起双臂,高喊一声:给力,中国油茶!
更多链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