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使用指南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作者信息

专业号:经济林资讯


经济林资讯的最新文章:

    微信关注

     
    关注“林业产业论坛”微信号:linyedawosi
    经济林:为什么一定要关注微信?
     

    文章信息

    经济林 > 经验研究 > 调查报告 > 正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纪实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宇新赵永强白向坤
    专业号:经济林资讯 2015/1/18 19:35:27

    新林区 新形象 新跨越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纪实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9个旗(市),林业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的46%;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8.8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7.4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现有70%的森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一般公益林实行全封闭保护和限制性开发,其中有110万公顷从未开发的原始林,8个共计124万公顷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作为欧亚大陆北方森林带的重点组成部分,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特殊的生态保护功能和多种伴生资源,是国家重点纳碳贮碳基地。在森林总量上,林区活立木蓄积量和天然林面积以省为参照均居全国第六位,森林年生长1200万立方米,潜力达1700万立方米,对我国政府履行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增长13亿立方米,温室气体减少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作用;在生态区位上,大兴安岭主山脉贯穿全林区,形成的天然屏障通过阻隔太平洋暖流和控制西伯利亚寒流、蒙古干旱季风,保障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在生态作用上,是我国最大集中连片明亮针叶原始林,779条河流和多处湿地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世人称为“北疆的绿色长城”,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高纬、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极端气温达-50.2摄氏度,土层贫瘠,树木生产缓慢,一旦破坏,不可复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成立于1952年。1995年,按照国务院要求,林区将所有经营职能整合组建了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时保留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机构和林业行政管理职能。林管局(森工集团)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其中包括19个林业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他企事业单位20个,在册职工20万人。
    6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几代务林人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843万亩,提供商品材1.8亿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170多亿元。
    关键词:生态
    挺起绿色脊梁

    凭着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进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195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辖范围165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64亿立方米。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辖的1067万公顷范围内,活立木总蓄积量已达到8.873亿立方米,超过1959年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的森林资源总量水平,为构筑北方生态屏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11月18日,我国公布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最新结果。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刊登了新华社文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保持“三增长”态势》。文章指出: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继续保持“三增长”态势,共有林地面积803.39万公顷,净增3.8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8730.72万立方米,比上次清查时增加3723.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75.6%,增加到77.99%。
    人们在仔细研究完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发布的数据后发现,内蒙古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
    数据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单位面积蓄积量达每公顷93.04立方米。与天保工程实施以前相比,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6.2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202株。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等功能增强。森林龄组结构进一步优化,有资料表明,1公顷结构完整、功能良好的森林,能够涵养2150吨水。据此林区森林资源可涵养水源176亿吨。“天保工程”10年间新增的有林地可增加涵养水源能力14.5亿吨。
    1998年调查显示林区幼中龄林面积、蓄积量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量的62.2%和45.2%,近成过熟林分别占37.8%和54.8%;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调查显示幼中龄林所占面积、蓄积量比重分别下降到53.7%和38.9%,近成过熟林呈上升趋势,其面积、蓄积量所占比重分别上升到46.3%和61.1%。保土效益增强,按平均每公顷森林保土60吨计算,林区森林资源保土能力为4.9亿吨,10年间新增的有林地可增加保土能力0.4亿吨。
    按照理论数据看,森林每长1立方米,大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吨,释放氧气1.62吨。天保10年内蒙古国有林区仅增加的林木蓄积量就吸收了2.17亿吨二氧化碳,释放1.92亿吨氧气。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价格是每吸收1吨二氧化碳8美元,按此计算,10年“天保工程”期间林区在碳汇上创造17.36亿美元,按2009年12月21日1美元兑6.8283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人民币118.5亿元。
    以第五次和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相比较,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从738.97万公顷增加到803.39万公顷,净增64.42万公顷(966.3万亩),按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每亩总额1000元计算,为国家节省投资97亿元。活立木总蓄积量从76852.13万立方米增加到88730.72万立方米,增长了11878.59万立方米,按61%的出材率计算,可生产7245.93万立方米商品材,生产1340万立方米剩余物,商品材按平均售价660元,剩余物按180元计,产生经济效益502亿元。两项合计近600亿元。
    “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成功地将商品材年产量由实施前的380万立方米缩减到现在的229万立方米,有8万名职工从木材生产行业转向森林管护工作,从而实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历史性跨越。据测算,林区平均每年给国家直接经济贡献70多亿元,而“天保工程”每年在生态上给林区投入约5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天保工程”当期投入的12倍。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占林分总面积的67%,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幼中龄林面积6530.1万亩,占林分总面积的54.2%。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已达到8.873亿立方米,超过1959年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的森林资源总量水平。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以来,共计为国家提供各种林产品1.8亿立方米,在极大支援了国家建设的同时,林区森林资源不仅未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蓄积量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连串的数据充分证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建设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国有林区的前列。
    成绩的取得,是与林区职工群众在生态建设上所做出的努力分不开的。
    2008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新班子将“毫不动摇保生态”作为首要职责,积极构筑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了贡献。
    林区把“施业区”定位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重点从政策争取、管理体制、区域完整性、功能定位、解决林农林牧矛盾等重要问题入手,谋划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林管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办法》等多项管理办法。对森林管护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管护责任,落实了森林管护措施。本着“人员、责任、地块、标志、奖惩”五落实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森林管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严格执行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林地占用,实现占补平衡。他们组织开展了“保护林地、维护林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毁林、侵占林地违法行为,收回被侵占林地2万多亩,确保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完整性。按照全封闭保护的要求,全面清理了北部原始林区违法采金行为,确保了原始林区的生态安全。同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三总量”管理制度,加强了林木采伐、木材运输、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天保工程”的实施,翻开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员、营林员、森林生态保卫者,使林区的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在管护方式上,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对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远山区,建站设卡,实行封山管护。对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林农交错的近山区,划分责任区,实行个人承包管护。对既不能封山管护,又不便实行个人承包管护的区域,实行集中巡护的管护方式。通过不断完善森林管护机制、丰富管护内涵,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不同森林类型的管护模式。目前,林区实现了林业局、林场、职工三级管护网络体系。
    2009年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168个林场,分别分布在林区腹地。林区深入开展实施生态移居工程,将不符合当前生态保护建设需要的48个林场撤并,另有48个林场转型为管护站,有3个林业局已无林场居民。有22个林场成为无居民林场,迁居居民14385户,新增造林面积4250公顷,减少移居前生产生活取暖用柴等森林资源蓄积量消耗3万立方米,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人工更新造林是保持大兴安岭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林区全年共完成人工更新造林8793.4公顷,其中公路两侧及局场址绿化造林937.6公顷。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林工作中,林区把经济林造林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加大了经济林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经济林栽培。通过经济林产业推进林区退耕还林的作用不可忽视,经济林发展了,老百姓可以在种植经济林中得到实惠,更主要的是间接地扩大了林缘。库都尔林业局营造了60公顷沙棘经济林,大杨树林业局营造了160公顷沙棘经济林。同时,大杨树林业局开展了矮丛蓝莓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目前已栽植蓝莓近14公顷,为林区经济林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大兴安岭有1600多种繁茂的植物,1300多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汗玛自然保护区一、二期工程陆续建设,林区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1.7万公顷,占林区总面积的14.2%。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设计了7条巡护路线,全长113公里,巡护频度和巡护覆盖面积达到国家有关要求。通过每日巡查,及时发现非法进入人员活动迹象,也系统掌握了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在非法狩猎、非法采集多发区域,在重点时期开展清山活动。
    林管局在扑火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立大功”的扑救理念,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2010年上半年,林区共发生夏季雷击火灾48起,所有人员全部实现了当天集结、当天到场,43起火灾实现了当日扑灭,5起火灾两日内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损失。
    森林防疫部门利用新科技、新技术,积极引进推广多种新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加大GPS、PDA在监测中的应用。继续进行了落叶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研究、白桦食叶害虫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信息素监测技术研究、鸟巢防控技术研究、稠李巢蛾防控技术研究、贮木场蛀干害虫防控技术研究、森林鼠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等7项科研。2009年,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09‰,远低于7‰的国家控制指标。无公害防治率达95.2%,高于80%的国家标准。测报准确率达到98.0%;种苗产地检疫率为99.9%。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时做出“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的重要指示,更加凸显了大兴安岭林区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明确提出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刚刚结束之时,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提出生态建设新目标:承担起全国森林蓄积增长量十分之一的历史重任。以2008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到2020年10年间森林蓄积量将增长1.3亿立方米,为实现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再做贡献。
    关键词:改革
    激活一池春水

    由于历史原因,林区多年来一直延续着政、企、事不分的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封闭,对内全包全管、对外自成体系的特殊社会区域。体制机制问题,严重影响着林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7年12月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着力解决影响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相继实施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中小企业改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机关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推动林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林区把深化改革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础。准确定位明方向。目标决定使命,使命引领发展。只有目标明确之后,林管局(森工集团)才能彻底解决多年以来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责混淆,制约新时期林区生态建设的根本问题。为此,林区把明确思路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
    2007年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新班子组建后,经过深入考察调研,提出了“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的改革发展总体思路。这个思路是林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指南,为林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明确提出了“强化两个职能、理顺一个关系”的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这个思路一是加强林管局的管理职能。林管局的职能就是保护好林业生态资源,确保林业生态资源安全。二是强化森工集团的企业职能。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改制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三是理顺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将社会职能移交给属地各级政府。企业要通过提供产品、税收、效益、救助等形式履行社会责任,但不管理、不承办社会职能,企业要归位不越位,政府要到位不缺位。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改革发展思路之后指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很好的途径,这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剥离社会职能的改革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符合国有林区的实际,为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之初,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干部、工人、转业兵纷纷来到林区,于是就建起了医院、学校、公安等机构。
    随着可采资源的减少,林区逐渐陷入“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境地。用于社会性支出每年高达5亿元。居高不下的社会负担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堪重负。由于企业压力过大,林区职工长期高就业、低收入,林业职工工资与地方政府相差1倍以上,同工不同酬的矛盾影响了地区和谐。在这种形势下,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显得更为紧迫。
    在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6月3日,首批教育、卫生、电视系统在职13088人已经移交,9635名离退休人员和1014名遗属已按当地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进行了套改,剥离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林管局(森工集团)已与呼伦贝尔市达成协议,第二批剥离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移交职能单位的资金投入上,每年需7.9亿元资金,扣除天保工程补助,缺口5.2亿元。在3年过渡期内,缺口部分由自治区财政和森工集团共同承担;3年后的增资因素,自治区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自治区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解决。
    这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首先是企业减负,3年以后内蒙古森工集团每年可减少5亿多元社会事业资金支出,为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是地区人均收入和职工增收效益明显,移交的3万多名在职和退休人员工资收入增加1倍以上,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的增资创造了条件。再次是极大地推动林区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林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设施享受均等化,对从根本上改善林区民生意义重大而深远。
    辅业改制增活力。2010年1月31日,根河板业有限公司2009年度股东分红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个喜洋洋的大会,人人脸上挂着喜悦和兴奋。改制仅仅一年,就已经见到成效。2009年,“根河板业”实现利润540万元,员工年均增资达1000元。参加改制的380名员工年人均收入达19020元,同改制前的2008年相比涨幅超过10%。此外,2009年度员工股份还可以得到10%红利,仅身份置换就分到30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可达到22000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企业改制,不仅仅是根河板业集团一家。为精干主业、激活辅业,2008年8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全面打响了企业改制攻坚战。经过4个月的努力,到2008年底,累计批复实施改制的200家企业,196家完成了资产处置和工商登记注册,并按《公司法》组建了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挂牌运营,改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次改制涉及“三类资产”账面总值25.6亿元,涉及全民职工10388人。有11名处级干部和386名科级干部参与改制进行了身份转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自筹资金,对3939名自愿申请用现金置换身份的全民职工,按“天保工程”标准进行了解除身份补偿,对林区36845名混岗大集体职工按国家政策标准进行了解除身份补偿。???
    一年多来,实施改制的196家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无一倒闭。林区社会安定有序,上万名参与改制的职工情绪稳定,人心思进,林区改制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得到加强,企业效益提高,员工收入增长。
    精简机构提效率。为精简机构、减少冗员、提高效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全面推进机关机构改革。林管局(森工集团)机关部门由36个减到27个,机关管理人员由550人减到473人,处级干部职数由104人减到94人,分别减少25%、14%和9.6%。各林业局机构改革也全面展开,按照森林管护面积和森工采伐量统一核定员工总数,确定了管理人员、环节干部比例。
    同时,全面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全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对事业单位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对环节干部实行职务任期聘任制。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在编人员全部实行编码入网管理。上收招录、招聘员工的权力,杜绝了一边分流人员、一边无序进人的现象。
    今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统一招聘了323名大学生,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
    加快产业发展。林管局(森工集团)将产业发展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支撑。林区做精森林主业,合理调整材种结构,创新采伐工艺流程,全面推行原条下山和贮木场效益造材,提高了优质材种和畅销材种比重,主伐原条进场率达到78.6%,同比提高5%,森林资源采伐消耗利用率提高10%,经济材比重提高15%,实现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双提高。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做大旅游业。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林特产品销售,促进职工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将森林旅游融入区域旅游业发展大局,坚持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合作的理念,统一谋划,重点突出,加大投入,打造精品。投资4800万元的莫尔道嘎白鹿岛宾馆已经投入运营,阿尔山银江沟度假中心正在施工建设中。2009年,林区共接待旅客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8.5%。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与收入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至7月末共接待游客22.7万人次,实现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7.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做活赴俄采伐业。2009年,组建了两个现代化制度的赴俄采伐公司,当年共生产木材15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3978万元,实现利润1003万元,外输劳动力344人,采伐季节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做好管理大文章。改革与管理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全力推进企业改革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2008年8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正式启动了“企业管理年”活动。活动开展3年来,通过精细化管理,推进节约挖潜,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4.52%,完成增收节支3177.6万元;2008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7.44%,完成增收节支2000万元;2009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2.3%,完成增收节支3000万元。在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下滑、收入减少3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7586万元。截至2009年末,林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1.79吨标煤,与开展活动前相比,年均下降9%,比自治区计划年均下降7.3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通过全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2008年对7个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公开竞标,节约资金180万元。林区健全物资采购比价制度,实行“同质取低、同价取优”,目前林区成品油、各类设备、轮胎等大宗物资主渠道采购率达到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重点抓了节能降耗工作。将贮木、林产加工、运修、供暖等单位确定为重点能耗单位,并不断强化重点耗能单位生产过程控制,在关键生产环节、关键工序安装了监控设备,使各项能耗指标处于受控状态。各企业在伐区段实行燃材料节余奖励制度,超支自补、节余归己,在运输工序实行单机承包,充分调动职工节能的积极性。目前,林区已经形成了月通报、企业月考核、基层单位月分析的管理制度。2009年林区节约用煤4430吨、油286吨、电100万千瓦时。
    关键词:民生
    奏响和谐之歌

    职工利益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把“关注民生促和谐”作为林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实心实意关注民生,实事实办改善民生,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在推进发展中促进了林区和谐。
    林区把民生改善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保障。林管局(森工集团)新班子成立以来,从解决好林区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生活有保障。过去,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林区职工的收入比较低,林区内部的“三险”,包括工伤、医疗、生育,特别是医疗保险,以前都是企业内部运作。经林管局(森工集团)新班子的积极协调,在呼伦贝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7月起,林业职工可按企业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缴费,林业职工属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后,与统筹地区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森工集团职工同时参加属地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老工伤的鉴定与参保工作在莫尔道嘎局进行试点,以后林区老工伤人员由呼伦贝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新进行鉴定,根据鉴定情况,工伤人员按政策落实相关待遇。林业职工属地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计算方式与地方企业相同,以各单位营业执照确定的经营范围来确定其缴费费率,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退休人员、一次性安置人员养老金实行了单基数缴纳。林区职工还参加了生育保险,以企业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1%的费率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林区大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由林区内部统筹移交到属地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集体职工老有所养问题,实现了林区社会保障机制从“企业保险”到社会统筹的变革。对大集体职工已经按照自治区政府批准的一次性安置方案,按国家政策标准进行解除身份补偿。结合企业改制工作,置换采取灵活方式,可以用现金置换,解除劳动关系,也可以用置换身份的现金购买改制企业的资产,成为新企业股东和员工,在改制企业内就业的大集体职工与新企业签订合同后,同等享受新企业职工的待遇。
    同时,林管局(森工集团)还主动配合地方民政开展调查、建档工作,将3.3万户8.5万人纳入到低保范围,使林区困难职工达到应保尽保。
    通过努力,林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了“企业人、林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收入有提高。继续为在岗职工增资是林管局(森工集团)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2009年,林管局(森工集团)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压力,继续加大增资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6%~20%的幅度继续调增工资,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4088元。
    林管局(森工集团)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1.8亿元,还自筹3000万元资金,偿还了1999年前拖欠的退休职工养老金2.1亿元。此外自治区社保投入资金1350万元,林管局(森工集团)自筹150万元,偿还1999年拖欠的1500万元退休职工养老金。
    安居梦成真。林区开发建设50多年来,始终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居住在板夹泥平房中。目前,林区棚户区涉及面积387.81万平方米,7.74万户居民。这些住房建筑年代久远,年久失修,许多已成为危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比院子高,院子比屋地高”,是棚户区的真实写照。
    林区职工住房难、住房条件差的状况引起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为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林管局在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尚未实施前就自筹资金3500万元,分别在金河、得耳布尔林业局率先开展了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当年新建住房1万平方米,260多户棚户区居民入住新居,为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积累了经验。
    2009年,国家正式在国有林区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林区387.81万平方米、7.74万户危旧房全部纳入了国家棚改范畴,计划利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林区的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后,林管局领导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4亿元,积极动员拆迁,保证工程的按时开工。2009年5月,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大兴安岭林管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搬迁棚户21700户,棚户新建改造面积达108.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包括17个森工局、2个经营局和林管局局址各单位的棚户区改造。其中各林业局新建楼房4339户、平房2772户、维修改造8354户,在牙克石异地建设4235户,林管局局址林业棚户区改造新建楼房2000户。截至7月28日,2009年实施的107万平方米棚改任务,已完成投资计划的88.2%,预计8月底可全部竣工;今年计划改造108.5万平方米,目前任务过半,多数林业局主体工程已经结束。
    建设新林区。走进大兴安岭深处,你会看到一座座式样各异的管护站错落有致,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房前屋后绿树红花,弯弯曲曲的屋前小道,更是别有情趣。这样的管护站在林区有668个。
    这一幅幅画面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集中开展“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活动所绘就的。林管局(森工集团)提出力争用2~3年时间把林区建设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创新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连续两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重点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改善林场、生产工队、管护站、检查站职工工作环境,栽植公路和镇区绿化树木145万株,硬化道路16万延长米,抚育景观林6.3万公顷,使林区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林区生态文明形象。
    关键词:党建
    构筑战斗堡垒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充分调动林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共创和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8月的大兴安岭天蓝水清,碧波万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围绕“千里兴安筑屏障,万顷林海塑党魂”的主题,继续深入以全面实施林区党建“35556”工程为载体,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将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争创热潮。
    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林区制定了《党建工作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走,读书探路解瓶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读懂国情、林情、区情三部书,探解放思想之路,破解观念保守瓶颈;探科学发展之路,破解工业滞后瓶颈;探生态文明之路,破解脆弱反复瓶颈;探改善民生之路,破解贫困落后瓶颈;探林区党建之路,破解“党不管党”瓶颈。第二步走,奠基蓄力塑形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夯实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树立起林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第三步,凝心聚力谱华章。自2011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两个务必”,借助国家政策,推动林区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双赢,建设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林管局(森工集团)确立了科学发展新战略,坚持用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林区发展,跳出林区看林区,跳出林业看林业,打破“对外自成体系、对内全包全管”的板块经济格局,主动与社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发展结合,思想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真正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通过对林区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率达到99.7%。
    在继续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林区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富民兴林、打牢党建基础、构建和谐林区”的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凝心聚力、素质提升、先锋引领、组织保障”四个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活动中,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热情空前高涨,围绕“五个带头”,争做“创业发展、爱岗敬业、明礼诚信、促进和谐、奉献爱心”五个先锋。在生态建设中,林区组织营造了300多块党员林、团员林,组成20个党员快速扑火队,在每个防火检查站都设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在“双新”建设中有2万多名党员在20多个党员示范岗参加建设。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还推广定期走访、分片包户、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党员代理服务制等做法,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调整完善基层党组织综合考评指标,增加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方面的权重。同时,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林区稳定的职责,提高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占领林区的思想舆论阵地,防止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反动宣传。并积极加强宣传策划、舆情研判,加强典型宣传和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热点,提高善待善用媒体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珍视和维护林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已经成为为民服务的新平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林管局(森工集团)党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先争优活动最大的实践,积极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法律等各方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根河林业局工会就紧紧抓住“关注民生促和谐”这一主题,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专门成立了“访谈咨询室”,为来访职工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为使访谈咨询工作更加人性化、细致入微,他们建立了一整套完备制度,购置了政策法规、心理咨询、健康保健等各类书刊,要求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他们还为一些有病的老人准备了必要的应急药品,营造温暖和谐的访谈咨询氛围。截至上半年共接待职工群众150余人次,很多职工群众原来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访谈咨询得到了满意答复和妥善解决,很多职工群众的错误认识也得到了及时纠正。

    阅读 4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经济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24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