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林业局 石门县旅游局 湖南 石门415300)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门县凭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兴县”战略,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积极发展。本文从生态旅游概念出发,对石门县生态旅游优势、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建议和讨论。
关键词:石门县 生态旅游 发展优势 发展对策
The advantages of eco-tourism in Shmen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Zhongshan He;Fanzhong Liu
(ShimenCountyof Changde Foresty Bureau Shimen Tourism Administration Shimen Hunan 415300)
Focusing on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eco-tourism in Shime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tourism , advantages o f development, solutions to thedevelopment
生态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与自然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带,是大湘西旅游圈、大三峡旅游圈、洞庭湖旅游圈以及楚文化圈、巴文化圈的多重交汇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的交通端口和大湘西对接大三峡旅游圈的关键结合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众多的风景名胜,境内生态旅游自然资源品种齐全、品位较高,许多资源还具有唯一性的特征。多年以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兴县”战略,狠抓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实现了积极的发展。
一、石门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石门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石门占有8个主类、29个亚类、96个基本类型,具体可归纳为“四禅”、“四优”、“七最”的自然及生态资源优势:
1、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禅”:一是碧岩禅宗。夹山灵泉禅院俗称夹山寺,晋代始有庙宇建筑,鼎盛时期有20多殿,是公开的佛教场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1130余年历史,系禅宗派佛教。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夹山所著《碧岩录》被称为“禅宗第一书”,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二是禅茶祖庭。唐代高僧善会游方至夹山,在此结草为庵,宣佛弘法,有“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名联流传于世。宋代圆悟禅师用碧岩泉水煮茶参禅,悟出“茶禅一味”真谛,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其手书的“茶禅一味”现藏于日本奈良的大德寺,被誉为镇寺之宝,因而夹山是日本和东南亚的茶道源头;三是闯王禅隐。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化名奉天玉和尚禅隐夹山寺圆寂之地;四是森林禅修。夹山是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园内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景色清幽宜人,山水野趣尽在其中。
2、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四优:一是山林优。壶瓶山属中山山地地貌,位于东径110°29′—110°59′,北纬29°50′—30°08′之间,主峰2098.7米,是湖南省第一高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是目前我国亚热带地区保存完好的少数地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特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2001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联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中国9个)重点生态区之一。壶瓶山相对高差800米以上的主干峡谷有7条,并派生出数十条分支峡谷,总长度在100公里以上,宽度在2米左右的“一线天”绝境有10处。壶瓶山发现维管束植物2836种、228科、1026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7种,CITES附录的有69种。壶瓶山还有陆生脊椎动物315种,隶属28目8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林麝、金雕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9种,生活着白猴、白蛇、白熊等5种以上白色动物种群。二是水质优。壶瓶山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出优质的水资源,峡谷深潭水能见度可达到10米以上,有大小不同的瀑布近30处,其形状有雾瀑、飞瀑、喷瀑、帘瀑、线瀑、滚瀑等。三是气候优。壶瓶山多年平均气温9.2℃,夏季平均气温不到20℃,年平均降雪期5个月,连续积雪日约30天。壶瓶山是长江中游著名的暴雨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898毫米,最大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年云雾天120天左右。东山峰、剩头堡、云雾山等处,是泛珠三角区域避暑的最佳区域。壶瓶山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点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0万个,是天然大氧吧;四是人文风情优。壶瓶山及其周边基本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仍保留着很多神秘、原始的生产生活娱乐习俗和人文景观。
3、皂市水库“七最”:一是环张家界以及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水质最好的热水溪温泉。大热水溪至小热水溪1公里河谷自然涌出水量约3000吨/日,为高硫钙类型偏硅酸温泉水,特征性离子含量为:氟3.2毫克/升、可溶性二氧化硅44毫克/升、偏硅酸51.97毫克/升、硫1044.64毫克/升、锶52.5毫克/升,此外还含有硼、碘、溴、铁、锰等十几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元素。热水溪温泉PH值7.2,总硬度65.38德国度,矿化度1.68克/升,常年水温52℃—55℃。据地质专家和国内知名的旅游规划设计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断定,热水溪温泉是一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核心资源;二是湖南徽派建筑最集中的移民新镇维新镇。因皂市水库淹没老集镇,2004年开始重建,集镇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所有建筑统一为“粉壁、黛瓦、马头墙”的民族风格,被湖南城市学院和湖南师大教授称为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列为高等院校的小城镇教学成功案例,被誉为养生胜地、常德市示范镇、湖南省生态镇,2011年进入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候选之列;三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第一出发地。红二方面军长征前在磨市、维新、渡水一带休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等领导人在磨市镇老街召开党员积极分子长征动员大会后,队伍在磨市岩板滩集结,从磨市商溪石门垭进入桑植境内,在桑植刘家坪召开长征誓师大会;四是湖南最早人类活动的“石门人”遗址。1958年,出土大量商代器物,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的商代遗址,1981年,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层,1991年,发现距今2-3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石门人”,结束了湖南省人类化石空白的历史;五是湖南最先通过有机茶认证的白云山国有林场。白云山有林场最高海拔925米,常年气温比周边低3—5度,拥有1000亩有机生态茶园,其冠云牌白云银毫有机茶,连续12年通过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及美国NOP、日本JAS有机农业标准认证和我国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OFDC有机食品认证;六是湘西北水面最大的人工湖。皂市水库库容14.4亿m3,水域面积44.46km2,总面积178km2,是杭州西湖的10.4倍、常德柳叶湖的3.2倍,水面有100多座岛屿和半岛,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七是常德旅游最先开发的龙王洞。龙王洞全长5公里,与仙人洞、龙女洞浑然一体,互相贯通,可与黄龙洞媲美。1987年开工建设,1988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8月4日,龙王洞配套改造工程竣工,徐向前元帅题“龙王洞”刻于龙门上。
石门县还有特早熟蜜橘、高山生态茶园、高山缓季节蔬菜等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虎钮錞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闻名全省的南乡起义和王尔琢、陈振亚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等生态旅游资源。
二、石门县生态旅游的现状
1、生态旅游项目发展起步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开发龙王洞,拍摄了石门旅游风光主题片“拉开石门的珠帘”,生态旅游的序幕就徐徐拉开。九十年代集中开发夹山国有林场(夹山寺),使之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示范园、AAA级景区。2000年以来,又推出“湖南屋脊”壶瓶山生态旅游,成为省内外游客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2010年,石门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摆上更加重要和更为突出的位置,按照“夹山寺宗教人文和茶禅文化、皂市水库休闲度假、壶瓶山生态体验”的旅游定位,从交通建设和景区建设入手,着力把石门旅游打造成大湘西对接大三峡的“桥头堡”,促进了生态景观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全面升温,绿色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生态旅游景区特色优势明显。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石门县生态旅游形成了“寺—湖—山”轴线分布格局。现可以游览的旅游区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山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皂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蒙泉湖省级水利风景区、秀坪园艺场省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洛甫国有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国有林场市级森林公园、东山峰避暑山庄以及龙王洞、热水溪温泉和大河洲温泉等。2007年,壶瓶山被评为“新潇湘八景”、“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一年一度的“中国(湖南)石门柑橘节”、茶文化节、杜鹃花会等节会对石门生态旅游影响深远。
3、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接待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县拥有宾馆、旅社160家,床位6500个,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拥有五星级农庄1家、四星级农庄2家;拥有青年旅行社、壶瓶山旅行社、夹山旅行社、休闲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还有一个四星级宾馆“好望角”正在建设之中。
4、生态旅游开发对经济发展影响明显。2011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51万人,实现门票收入3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游客主要来自湖南常德、长沙、株洲、湘潭,湖北荆州、武汉、恩施、松滋以及广州等地,来自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境外游客达1000余人。
三、石门县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固步自封的潜意识让旅游开发缓慢。一是满足于资源丰富,不愿下大力开发。石门有壶瓶山、夹山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近十年的旅游开发,似乎仍然停留在美好憧憬上;二是不重视生态旅游文化建设。石门是一个山区大县,是一个与湘西、鄂西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家族大县,土家文化厚重深远,土家习俗浓郁,土家节庆、土家山歌、土家饮食等多种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极具开发价值。但在生态旅游建设中,往往忽略和割裂了与湘西、鄂西等县的各种联系,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态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2、定位不准使旅游开发力量分散。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顾此失彼。石门县是个山区县,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才能让石门人民迅速致富,同时石门是旅游资源大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下大力气培育优势旅游资源,推进主要景区旅游开发;二是石门旅游开发景区重点不突出。2008年5月石门县人民政府提出“立足夹山寺,开发皂市水库,促进壶瓶山平稳发展,拓展乡村旅游”的思路,石门县(2009—2015年)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石门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就是“夹山寺为龙头,皂市水库为纽带,壶瓶山为核心”。但近几年开发有动静的是乡村旅游,是皂市水库开发,壶瓶山和夹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三是石门旅游的核心景区壶瓶山旅游项目定位不准。自2003年开始壶瓶山旅游开发至今就是“看两条沟,搞一次漂流”,如此而已,重复单调,缺乏亮点,没有兴奋点。
3、服务不到位使石门生态旅游冷冷清清。一是景区服务不到位。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任何成功的旅游产品都是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消费的最佳组合,而且还必须讲求吃有特色、住要舒心、娱要有文化等等。而壶瓶山景区游了两条沟后到泥沙古街上什么都没有;二是各单位各部门没形成合力服务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涉及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环保、文化等等部门,把生态旅游独立于这些部门之外“单打鼓独划船”,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内外联系不紧。石门很少主动组织联系背包族、驴族、科考队、旅游团队等到壶瓶山旅游。另外,石门搞了这么多年柑桔节、茶叶节,除少数几次与旅游联系紧密外,很多次都痛失了与外部联系促生态旅游开发的机会,没有增加石门生态旅游的人气。
四、石门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1、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抓规划,明晰发展思路。根据旅游发展规划,结合石门实际,聘请国内高端规划策划机构,进一步编制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中长期旅游规划,在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上谋划石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抓招商,加快开发进度。积极响应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重点项目“双十工程”的建设目标,围绕壶瓶山、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皂市水库、热水溪温泉等优质旅游资源,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协作,力争在旅游项目招商上取得实质性成果,借助外力加快生态旅游开发进度。要尽快启动皂市水库库区温泉酒店、壶瓶山游步道改造升级和东山峰避暑度假区建设,夹山寺建设碧岩泉景区、茶禅文化一条街等项目;三是抓促销,叫响生态旅游品牌。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旅游促销活动,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宣传石门生态旅游。同时,还可以开展举办石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论坛、皂市水库国际钓鱼大赛、壶瓶山国际登山节、自驾游石门、柑橘节和茶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扩大石门生态旅游影响,激活生态旅游人气。
2、强化四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行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二是资金保障。县财政预算要为生态旅游发展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态旅游项目前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活动组织等生态旅游项目创建工作,并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全力保障项目配套资金需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部分景区景点改造升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三是环境保障。重点是加快交通建设,全面完成S304、S303、X021三条主干通道改造升级工程,积极支持星级酒店建设。加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四是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支持和鼓励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以政府文件形式对外发布,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税费收取等方面,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予以优惠和倾斜,建立完善有利于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
石门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在全省全市都是有位置的,这是上天赋予石门的得天独厚的资源。随着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推进,夹山、皂市水库、壶瓶山等景区的可进入性将大大增强。石门生态旅游发展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开发、高水平管理”,将山奇、水奇、峡谷奇、地质地貌奇、动物植物资源奇、森林景观奇、少数民族风情奇的石门生态旅游线路布局成高等级旅游景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石门县旅游局:石门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2]中国石门政府网站:石门县旅游产业定位及对策探讨(2011年11月23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