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使用指南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作者信息

专业号:江西雾源


江西雾源的最新文章:

    微信关注

     
    关注“林业产业论坛”微信号:linyedawosi
    经济林:为什么一定要关注微信?
     

    文章信息

    经济林 > 新闻动态 > 经济林营造 > 正文

    厚莫坊山茶油品牌故事

    媒体:原创  作者:江西雾源
    专业号:江西雾源 2016/3/10 16:26:41

    在江西赣州崇义的野生山茶林里,一棵棵苍天魁梧的山茶树,曾在连绵叠嶂的群山环抱中,天生天长了数千年。

    若不是勤劳质朴的江西客家人,经过数代人探索和研究,将第一捧清香甘醇的山茶油从茶籽中榨取出来,这样珍贵的纯天然高级油料,何时才能走入大众视线,为更多人所熟知?

    在更古早的年代,赣南山区的客家人,家家都掌握传统榨油技术。

    一辆水车,一个碾盘,一个大窄槽,一个悬空的撞锤,组成了整套榨油工具。

    每到冬天时分,天边尚未发出淡淡白光,村里就热热闹闹地忙碌开来。

    农妇们去山上采摘饱满硕大的油茶籽,经过翻晒、去壳、干燥等环节后,送到手工榨油坊。

    壮劳力们都被集中在一起,凭借强健的体魄和娴熟的技术,烘焙、碾压、清蒸、压榨,每一环节都凝结着客家人的心血。

    未曾经受化学工艺和工业原料污染的,才是真正原汁原味、健康自然的。

    直到缕缕淡黄色的茶油从木榨里汩汩流出,那润彻心底的沁脾清香便从大山深处,一直飘向城市,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中国领土辽阔,处处有着名山大川,也许你不曾深入了解江西赣南的客家文化与风俗。千百年来,这里的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片未来。一瓶厚莫坊山茶油里,就浓缩了客家人坚守传统、淳朴好客、历久弥新的优秀品质。

    身处喧嚣繁华的大都市,总是遭遇雾霾的侵袭,有时会格外怀念江西赣南崇义,国家4A级森林公园那充斥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和齐云山那宽厚的脊梁。当秋意日渐浓烈之时,一株株野生山茶树仿佛听见了自然的召唤,开出一朵朵红、紫、白、黄色的花。当别的花朵都忌惮寒冬的料峭刺骨时,山茶花却毫不在乎,带领人们的目光和关切走过深秋、隆冬到盛春时分。无须太多的打理照料,待到来年10月便结成饱满光泽的山茶果。

    大自然是一位呐口少言的睿智长者,每件由他馈赠的恩赐之物,都离不开勤劳创新的人们辛勤的开发和探究。当人们掌握初级榨油技术后,便不知疲倦的在所有已知的树木果实上进行尝试。

    一场史无前例的油类革命,正在悄悄酝酿中。

    若不是前人无数次的尝试,怎么能从数不胜数的植物种类中,独具慧眼发现山茶油的精妙用途呢?

    我们至今都感激第一个从山茶果中榨出山茶油的人,这看似并不特别美丽和高大的树木,终于被正名并寻觅到了最佳的用途。

    山茶花、山茶树和山茶油,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生产周期较长,出油率也并不高,用一大筐山茶果去榨油,大约也只能得到两三斤的油。

    然而“物以稀为贵”的话并非空穴来风,用这种清亮透明、散发淡淡香味的山茶油做出的菜,完全够人们有滋有味回忆好久。

    如今的技术手段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坚持古法压榨、只取头道油的悠久传统依然不可丢。当晶莹剔透的茶油,一滴滴、一串串,从茶籽饼里面悉数滴出时,就犹如绵延不绝的心血得到最好见证一样,由不得人不无比神往。

    你家的厨房里,一定也缺这样一瓶山茶油。

    能带给你更多别样饮食风味、更好日常生活体验、更佳高尚品质的优质油。

     

    阅读 209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经济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24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