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林解读
何 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有关统计资料,至2006年底,全国有经济林经营面积3 000万hm2 , 2006年全国经
济林产值为2 550. 70亿元, 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23. 95%。在分析我国经济林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代经济
林理念提出的背景,并对现代经济林理念进行了解读, 认为现代经济林理念的提出是由现代发展理念和科学发
展观引领的,现代经济林是由现代产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应用体系组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国工程。
关键词: 现代经济林; 现代产业体系; 高新技术; 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 S75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981( 2008) 02- 0089- 04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Nonwood Forest
HE Fang
( Co llege o f Resour ces and Envir onment, Centr al So uth Univ e rsity
o f Fo restr y& Techno lo g y, Chang sha 410004, Hunan, China)
Abstract: The area o f no nw o od fo rest w as 30 millio n hm2 by the end of 2006 in China. The
output v alue wa s 2 550. 70 billio n RM B Yuan in 2006, which occupied 23. 95% o f th e w hole
fo restr y output in China. Backg ro und of nonw ood fo rest co ncept w as introduced, a nd the
concept w as interpre ted, based o n status a nalysis of nonw ood for est in China. Mo de rn
dev elo pment a nd scientific dev elopment concepts lead moder n nonw oo d fo rest concept. Mo de rn
nonwo od fo rest is compo sed of mo de rn industr y sy stem and adv anced techno log y applicatio n
system, and it is a sustainable pro ject making our co untry stre ng thening a nd the people
w ell-o ff.
Key words: moder n no nwo od fo rest; moder n industry system; adv anced techno log y; technical
standa rd
经济林是林业的组成部分。我国《森林法》规定: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包括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虫胶、虫蜡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为人民生活提供干鲜果品和为人民健康提供中药材,而且许多经济林产品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每年可为国家换取大量的外汇。同时,经济林还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用。
1 我国经济林的现状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有关统计资料,至2006年底,全国有经济林经营面积3 000万hm2。从产量看,我国经济
林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干鲜果9 000万t ,调料36万t ,木本药材96万t; 从产值看,经济林总产值达到
2 550. 70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23. 95% 。
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林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实施经济林名牌战略,扩大各地经济林产品的社会影响和
知名度,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经各地申请和专家评审,国家林业局自2000年始分3批共
授予了293个县市以“中国经济林名特优之乡”的美称: 北京市怀柔县为“中国板栗之乡” ,河北赞皇县为“中国赞皇大枣之乡” ,山西左权县为“中国核桃之乡” , 浙江临安县为“中国山核桃之乡” ,浙江诸暨为“中国香榧之乡” ,山东蓬莱市为“中国苹果之乡” ,等等。还确定了银杏、板栗、锥栗、枣、柿、油桐、油菜、核桃、山核桃、榛、梨、苹果、柑橘等55个树种为经济林名特优树种。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林发展迅速,每年新增经济林经营面积134万hm2。目前,全国经济林经营面积超过70万hm2的省区有18个,超过140万hm2的省区有10个。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林建设水平, 2006年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北京市平谷县等206个县(市、区)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国家林业局还于2007年1月在全国正式启动了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建设工程。国家林业局明确要求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县的管理和指导,要从政策措施、项目扶持、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提升示范县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产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示范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示范县建设即是现代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建设要依据自身资源和条件,提出明确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和措施,并力求做到突出特色,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经济林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水平; 要立足于发挥本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速现代经济林产业化建设,不断丰富示范内容,巩固建设成果,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2 现代经济林理念的提出
2. 1 现代农业理念的提出
2007年1月29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中发〔2007〕1号,以下简称为“中央1号文件” )中明确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一般规律的,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前和长远趋势的,是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社会经
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有经济实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1 ] ,建设现代农
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是今天党中央提出现代农业建设
理论的依据和经济基础条件。
中央1号文件明确界定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目标: 要用现代工业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
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制组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
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
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中央1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是: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读
的焦点是: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和加强。因此,农
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历史重任,必须完成。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中国现代农业从一开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因而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内涵之一,是在功能和形式上
的表现。现代农业必然是生态农业。
2. 2 现代经济林的理念
现代经济林理念是: 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经济林,应用现代产业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经济林,应用现代技
术手段装备经济林。因此,现代经济林是依靠科技创新,应用高新技术,精细集约的栽培管理和经营,组成现代
产业体系,形成林— 工— 贸一体化产业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国工程。
3 现代经济林的建设
3. 1 建设现代经济林的意义
经济林集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于一身,又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世界上
惟有经济林有如此强大的内外功能,只有经济林是集三大体系和三大效益于一身的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实践
90 经 济 林 研 究第26卷
证明,在丘陵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林是可以形成支柱产业的,这是建设现代经济林产业的经济意
义和政治意义。因此,现代经济林建设是关乎全局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3. 2 建设现代经济林的指导思想
现代经济林的实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和生态理念,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维护人与自
然的和谐,推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3. 3 当前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效益偏低[2~ 4 ]。造成经济效益偏低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的: 一
是单位面积产量低,这表明综合生产能力低;另一个是产品质量不高,质量是产值计量的基础和依据; 再一个是
产品潜在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利用问题,在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科技含量低,资源
的时空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当前,经济林生产主要依靠个体农户分散经营,未组成健全的产业化体系,科技含量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
稳定,销售价格变化莫测,经不起市场的风吹浪打。明确了问题所在,现代经济林建设则更具针对性,将事半功倍。
经济林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林现代化建设来解决,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 4 现代经济林理念的运用
坚持在实践中运用现代经济林理念和高新技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拓宽经济林生产的内涵和空间,
开创产业新领域。要在生产上和产业化建设中,大胆地、有选择地引入应用高新技术,以实现有创新性的突破。
3. 5 现代经济林的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
现代经济林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现代经济林产业化体系的建设,有选择性地引入并应用现代
高新技术。
3. 5. 1 产业化体系的建设
经济林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可使经济林生产经营形成林— 工— 贸一体化、规模化、系列化,形成产品的
贮藏保鲜和加工及多级多种综合利用模式,产品的绿色化、标准化的科学经营体制。目前,经济林的基本经营模
式是: 农户 基地 公司。
在丘陵山区要组织经济林产业化生产,首先应引导农户组织一村、数村或一乡建成生产基地,优化产品结
构,将基地的种植、贮藏、储运、加工、销售组织成产业体系,形成大批量生产。农户承担生产经营,由龙头企业统
筹指挥,统一生产技术措施,明确产品质量标准与技术要求。推动产业化运行的主体是农户,如果他们的利益受
损,产业化是难以形成起来的,对于这一点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要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股份制公司运行机
制,确保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盟,组建成健全的产业体系,开拓市场,创生态、社会与经济的高效益,
确保农民增收。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在食物的选择上不仅要求味美形佳,更多的是注重洁
净未受污染的天然绿色食物,具有营养和保健效用。因而“绿色食品”已成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价值取
向[5~ 7 ]。“森林食物”、“森林饮料”风靡全球,经济林食品与营养已成为国际新热点,形成全新的生态饮食文化。
3. 5. 2 找准应用高新技术的突破口
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步入信息时代,而经济林生产及其科学技术领域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形成强烈的反
差。因此,要找准突破口,有选择、分时序地引入高新技术,发挥经济林资源的时空优势,进行无公害生产,终端
生产绿色食品。因此,经济林应建立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现代创新工程。
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林业技术的现代意义。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是现代林业,但仍然要依靠传统林业技
术去完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林业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在实践中都是与时俱进的,它们之间相互
结合,容纳吸引,逐渐融为一体,组成新的现代林业技术,这也是传统林业技术的现代意义。
经济林生产工艺全过程可以划分为10个工艺过程: 使用良种— 培育壮苗— 丰产栽培— 无公害管理经营—
适时采收、贮藏— 绿色产品加工、多层综合利用、无废弃物“零排放”— 终端产出绿色优质商品— 产品贮运— 绿
色包装— 市场营销。而每一个工艺过程又由多个生产环节组成,在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环节中,可以有
针对性地引入高新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并融入传统技术,以形成现代经济林产业自身独有的高新技术。
3. 5. 3 制订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国家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生产工艺和产品
第2期何 方:现代经济林解读91
质量的技术依据文件。一个行业没有自己的系列标准,其产品是完全会被排出国内外市场的。
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我国加入WTO之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税壁越来越
受到限制,甚至不起作用,各成员国为了保护国家贸易的正当权益和经济利益,非关税壁垒愈来愈重要。非关税
壁垒即是采用贸易技术绿色壁垒,而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林业行业现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 000余项,初步形成了林业标准框架体系。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标
准化“十一· 五”发展规划》中要求: 力争实现每年制定、修订标准6 000项; 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 a以内; 标龄
控制在5 a以内;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至2010年,相关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将达到85% 。
经济林产业行业在世界上惟中国独有,因而标准要以中国自行制定的为主,我国高质量的经济林技术标准
即是国际标准。
经济林行业要加快专利申请的步伐,加强经济林名优产品原产地的保护申报工作,这都有利于产品的品牌
保护,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诚信度。
3. 5. 4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广先进技术的保证,是产业化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建立以
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为核心的技术推广体系,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应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保证经济林生产的
良种化,必须由国家按县统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以实现经济林生产优良无性系化(个别少数树种例外)。要建
立产品销售市场和信息网络,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商品市场,形成全
国上下的商品信息网络。
科技、良种、信息均为商品,因而上述所设立的服务体系均可进行有偿服务。只有增强各类服务自身的活
力,使其良性运行,才能长期坚持服务。
现代经济林建设,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提升产
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品位,才有利于市场竞争,从而使农民真正增收,富甲一方。
参考文献:
[1 ] 贾治邦.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N ].中国绿色时报, 2007-02-09( 1- 3) .
[2 ] 何 方,张日清,汪灵丹.经济林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 .经济林研究, 2008, 26( 1): 93- 97.
[3 ] 姚先铭.湖南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J].经济林研究, 2007, 25( 2): 95- 101.
[4 ] 吕芳德,黄 菁,和红晓,等.经济林跨越式发展之管见[ J].经济林研究, 2007, 25( 2): 106- 109.
[5 ] 韩华柏,罗成荣,慕长龙,等.秦巴山区森林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J].经济林研究, 2003, 21( 2): 28- 30.
[6 ] 刘君昂,李 先,赵思东,等.贵州省台江县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研究[ J].经济林研究, 2001, 19( 2): 47- 48.
[7 ] 谭晓风,胡芳名.二十一世纪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 J].经济林研究, 2002, 20( 1): 82- 85.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