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油,无人机为油茶林“治病” 李书畅 摄
当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冲刺期,“精准扶贫”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但是,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摆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花垣两县,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油茶产业精准扶贫,不仅盘活了油茶林资源,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当地林农脱贫致富的捷径,为我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立足优势 实现多赢
百色市是广西的油茶大市,永顺和花垣两县也都是湖南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三地油茶林种植面积广,油茶林大多分布在贫困山区,且由于品种、技术和资金等诸多原因,油茶经济效益低,涉及的林农大多属于扶贫对象。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提升油茶效益,帮助林农脱贫,完全符合当地实际。
近年来,永顺县坚持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思路,突出基地示范带动,采取新造、低改垦复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油茶林种植面积,较好地调动了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2009年-2015年,永顺县新造油茶林4.63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3.5万亩。首车镇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资源和闲置土地发展油茶产业,建“绿色银行”。按每户新造5亩油茶林、每亩年产茶油50公斤的标准计算,盛产期后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
花垣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又是典型的土壤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地区,适宜油茶生长。而百色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适宜种植油茶,而且可用于栽种油茶的土地资源充足。据统计,百色市可供油茶种植的总面积为72.7万亩,且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高。发展油茶产业脱贫,已成为三地林农的共同心声。
此外,三地引入油茶龙头企业,实现种苗培育、种植、精深加工、销售、融资、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大大降低了林农的投入和风险,打消了林农种植油茶的顾虑,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龙头企业有了丰富的资源可实行规模化运作,企业效益也能得到提高,实现多赢。
油茶精深加工产品 李书畅 摄
多措并举 精准扶贫
纵观百色市和永顺、花垣两县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不难发现其相通之处。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到位。百色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林业局、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农发行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永顺和花垣两县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产业作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精心谋划,目标明确到位。百色市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扶贫思路,于2015年由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了《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在国家林业局油茶办、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又制定了《广西百色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实施方案》,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把百色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打造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百色模式”。而永顺县则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油茶产业开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油茶林新造、低改和良种培育的补助和奖励政策,给油茶造林龙头企业、承包造林大户以及其他形式的造林实体在土地、工商、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方便,使企业和大户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创新机制,精准帮扶到位。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涉及的扶贫对象分散、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和投资周期长、需要资金多,光靠政府力量非常有限,依赖传统发展模式也行不通,必须创新机制,借势借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地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突破了以往林农散兵游勇式传统经营管理的局限,提高了油茶产量,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科技引领,技术支撑到位。“科技兴油”已成为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抓手。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送科技和培训下乡入户等措施,提升了油茶技术含量,提高了油茶产业效益。
资源整合,确保资金到位。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油茶产业精准扶贫方面,百色市和永顺县、花垣县除了用好用活上级有关资源外,也在多渠道整合资源、聚集发展资金、争取油茶项目、金融扶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油茶果处理自动生产线 李书畅 摄
目标明确 任重道远
百色市和永顺、花垣两县的油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但由于油茶产业投入周期长,且真正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时间还不长,很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实现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将油茶作为产业来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苗培育、栽培抚育、茶果采摘、精深加工、品牌建设、销售与交易、融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生产资料的供应等诸多环节。若油茶大面积进入丰产期,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应杜绝部分地区盲目整县整区大规模推进某一项目,不计成本投入,一哄而上发展,最后导致整体失败,扶贫不成更贫穷。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要适度介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控等方式在全国油茶中心产区逐步建立油茶全产业链。此外,油茶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油茶科技投入,特别是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投入目前严重不足,制约了油茶产业效益的提升。
其次,油茶产业建设周期长,投资需求大,所需资金多,资金问题一直制约着油茶产业的规模发展。特别是油茶要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之路,如不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的渠道,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油茶发展资金需求很难有保障,一些规模大的油茶企业不但不能做大做强,反而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夭折。有关部门也可指导油茶中心产区的地方政府牵头组建地方性的油茶产业发展基金。
目前,油茶产品鱼龙混杂,制约了消费,也制约了油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导致油茶产品品牌繁多,而市场竞争力强、消费者信得过的名牌产品少之又少,产业整体效益不佳。油茶产品品牌要上去,标准化须先行。加大力度,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油茶全产业链标准,为油茶产品市场化和品牌化扫清障碍。
最后,互联网技术已被各行各业所运用,油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抓紧建设好功能完备而又安全的油茶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已刻不容缓。目前,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准,木本油料分会支持的全国木本油料展示交易平台·油茶(衡阳)中心已初具规模,其功能的完善和投入商用,将为全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乃至木本油料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课题组 赵兵 刘志伟)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