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玉舍镇俄脚村转山组是名副其实的“核桃寨”:全组112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和土壤肥厚的山间都种有核桃。既绿化了村寨,又助农民增收。
10月6日,记者慕名走进转山组。沿着干净的通村路,村支书惠兴义把我们带到一棵需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边:“这棵树已有860年历史,祖辈以来都称它是‘核桃王’,周边的核桃树,都是它的‘子孙’。”
俄脚村转山组种植核桃由来已久,但当年的核桃不值钱,所以在村民眼里,这棵“核桃王”只是一株古树,划分土地的时候,分给了村民王正青,老人去世后,又传给了小儿子王登尧。
因为过去核桃卖不了几个钱,不少村民就把房前屋后的核桃树砍掉种粮。这棵古树因为实在太大太老,且当地传言“吃了核桃王,可以美容、养颜、长寿”,被当作风水树保存下来。
时过境迁,核桃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了外界青睐,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棵“核桃王”成为了王登尧一家的“摇钱树”:一年200多公斤的产量,每公斤最少卖24元,一年收入5000多元。
看到王登尧家因“核桃王”而赚大钱,转山组的村民们重拾起“老传统”。2008年冬,依靠上级部门苗木支持,全组种下了2000亩嫁接核桃苗。
三年后,核桃树如期挂果,种植核桃的村民,每户至少增收2000元。
尝到了甜头的转山人种植核桃的热情更加高涨:2012年、2014年在良田好土和山上再次种下2000亩核桃树。
随着核桃树进入盛果期,如今,转山组的核桃年产量每年在90吨左右,产值180万元,户均达1.5万多元。
光卖核桃,转山组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村民们并不满足。“我们要通过搞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农旅一体化,把核桃的附加值‘挖’出来。”惠兴义和村民商量,准备“立足核桃”,更要“跳出核桃”。
今年4月11日,转山组核桃产业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六七户村民迅速开起了农家乐和农家旅馆,迎接周末前来休闲的城里游客。知道要把转山组打造成为“核桃寨”,已经举家搬到了钟山区的村民王登海坐不住了。今年6月24日,王登海家的1000余平方米的农家乐动工了,老王还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归园田居。“就是想让从城里来的客人们,能在我们转山获得一份闲适、安逸、宁静。”
“我们要通过核桃这一载体搞农旅一体化,打造大健康产业,实现环境优美,百姓小康。”惠兴义信心满满。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