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使用指南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作者信息

专业号:经济林资讯


经济林资讯的最新文章:

    微信关注

     
    关注“林业产业论坛”微信号:linyedawosi
    经济林:为什么一定要关注微信?
     

    文章信息

    经济林 > 经验研究 > 心得体会 > 正文

    栽培历史悠久 生产经验丰富

    媒体:598苗木网  作者:598苗木网
    专业号:经济林资讯 2015/3/8 20:49:37

    中华民族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经济林的栽培历史悠久。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发拓的距今7001余年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有成堆的像子、胶枣.还有一只保存完好的木胎漆碗。《诗经》(距今3000余年)对挑、李、梅、棒、某、枣等树种都有记毅。《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二世纪)中描述了当时果树栽培盛况:“秦燕千树栗,安邑千树枣.淮北荣阳河济之间千树梨.蜀汉江硬千树枯.其人与千户侯等“。《战国策》中记载有苏秦游说到燕国时对燕文侯说的一段话:“北有枣某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根据对大量史料记载分析,可以推侧我们的祖先广泛采集利用经济林产品的历史至少在5001)年以上,实行规摸化栽培的历史可能达2000-3000年。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栽培利用经济林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井积爪了丰畜的毅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嫁接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比国外至少早2001余年。贾思月在《齐民要术》中描述了架树嫁接中接撼的选择方法,并记级了枣树.开甲”促进坐果以及“杖击节间.振去狂花,不打不获,不击不成”的疏花疏果经脸,同时对果园燕烟防括冻、荀萄埋土防寒、山地经济林水土保持、果品贮截加工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且多符合科学原理.有些技术和方法甚至沿用至今。

    阅读 8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经济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24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